2014年3月16日 星期日

日本結婚習俗

一些國家的結婚習俗


日本結婚習俗
    男女雙方一旦決定結婚之後,首先就是「結納ゆいのう,也就是下聘,結納是婚禮進行的第一個步驟,有兩個人正式定下來的重要意義。日本的結婚儀式通常可分為三種類型:神前式、教會式和人前式。不管是哪一種儀式,都會以莊重為主,畢竟這是人生的一次重大決定。所謂的「神前式」,顧名思義就是在神的面前宣誓相守終生,並且得到神的祝福。舉行的地點在神社,新娘穿著純白的和服,儀式由神社的神官主持,由神官為兩人念完祝詞之後,兩人在大、中、小三個杯子中注入酒,行完三三九度之禮後,兩人就可互換戒指。「教會式」也就是基督教式的婚禮,舉行的地點當然就在教堂了,除了一般的結婚儀式之外,因為是基督教式婚禮,所以還會有唱聖歌、念祈禱文等儀式。「人前式」,從它的名字看來就可以得知,新郎和新娘在參加者的面前宣誓彼此願意互守終身,沒有神社的神官也沒有教會的牧師。
    行完結婚儀式之後,接下來便是「披露宴」的進行。由司儀宣佈開始,首先是媒人致詞,接下來由男女雙方親友致詞之後就切蛋糕,然後是大家一起舉杯乾杯之後,婚宴就正式展開了,當然之後會穿插許多餘興節目,過程大致和台灣的婚宴大同小異。
德國結婚習俗
美國結婚習俗
美國人的婚姻分為宗教﹑世俗和習慣法婚姻(即不經正式儀式而結合的婚姻)三類。
宗教婚姻是傳統式的﹐即通過在教堂中由牧師主持宗教儀式的婚禮而結合的婚姻。
這在美國是一種比較普遍的形式。世俗婚姻即婚禮不採取宗教儀式。而由地方官或其他人主持領取結婚證書。世俗婚姻在美國新英格蘭地區的緬因﹑佛蒙特﹑新罕布希爾﹑馬薩諸塞﹑羅得島和康涅狄格6個州得到公認。1653年英國奧利弗克倫威爾民事婚姻法令中曾譴責教會對婚姻的干涉﹐規定必須由地方官主持結婚典禮﹐並要辦理結婚證書和設立檔案。以後﹐移民到北美 
大陸
的清教徒沿襲了這一習慣。
美國有21個州認可習慣法婚姻﹐男女雙方同意結合後﹐夫妻同居﹐就自然形成了合法婚姻﹐而無需領取結婚證書和舉行儀式。習慣法婚姻在美國早期實屬必要﹐因為當時人們很難就近找到地方官吏或牧師。目前亞利桑那﹑伊利諾斯﹑密蘇裡和紐約4個州已宣佈這種婚姻無法律效力。另有8個州通過了對習慣法婚姻進行控制的法令。
英國結婚習俗
一旦雙方確立了戀愛關系,男方要送給女方訂婚戒指并舉行儀式。這種習俗遍及整個英國。結婚或定婚戒指是許多民族的傳統習俗,英格蘭人在教堂里舉行婚禮儀式時,新郎給新娘戴戒指是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內容。人們甚至認為不戴戒指的婚姻是無效的。當神父詢問一對新人是否愿意做對方的妻子或丈夫、能否相互尊重、白頭偕老后,新郎給新娘的無名指上戴上一枚戒指。它象征著丈夫對妻子的純真愛情,同時妻子也表示接受并忠實于這種愛情。
英國人結婚要穿禮服﹔新娘身著白衫、白裙、頭戴白色花環,還要罩上長長的白紗,手持白色花束。總之,英國人崇尚白色,它象征愛情純潔、吉祥如意。而戴頭紗的習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世紀,當時兩河流域就已盛行女子戴頭紗。在古希臘,舉行結婚儀式時不僅新娘要戴亞麻或毛織品的頭紗,而且一對新人都要戴上花冠。到了羅馬時代,不同宗教信仰的人要戴不同顏色的頭紗以示區別。中世紀以后,宮廷貴族之中出現了用珍珠裝飾的花冠。爾后,發展成為白色頭紗,并且尺碼日益延長,并遍及歐洲各地。

  一旦舉行完婚,新郎新娘從教堂里出來的時候,人們要向新人祝賀,這種祝賀不是親吻、擁抱和握手,而是向他們撒五彩繽紛的紙屑。撒紙屑的習俗起源于撒麥粒。
阿拉伯結婚習俗
訂婚分簡繁兩種,簡單的只有雙方男家長參加,繁雜的則由雙方的全體家庭成員參加,並邀請教長、名人或鄰居作為證婚人出席。講究的訂婚還要舉行隆重的儀式,其熱鬧程度不亞於隨後的正式結婚儀式。
  訂婚後,結婚儀式便進入倒計時。女方趕制嫁粧,男方準備彩禮和結婚用品。在茅利塔尼亞農村,人們盛行以胖為美。女子訂婚後,開始想方設法將自己養胖,大量吃糖、奶酪、黃油等高熱量的食品,甚至一段時期內不活動,爭取在形體上令心上人滿意。
多數阿拉伯人認為,登記還不是正結婚,只有舉行儀式,熱熱鬧鬧的,才算正式結婚。
  阿拉伯人的結婚儀式一般先在女方家舉行,然後移到新郎家繼續進行。婚禮上張燈結綵,鑼鼓喧天,歌舞不斷。儀式持續的時間根據財力而定,但沒有少於3天的。
**字數限制,所以請點網址看吧!!
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?qid=1105060609155
參考資料 網路

  • www.ihd-show.com
    專業結婚錄影、HD規格剪輯、現場直播製作、廣告動畫製作,有詳細結婚習俗介紹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